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桌上,据说中国有一个绰号:Mr. No。
言下之意,中国总是敦促发达国家设定并完成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发达国家要求中国也进行量化减排时,中国总是说:No。
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也是中国坚持说No的重要依据。
实际上,中国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Mr. No”形象。
“十一五”期间单位能耗降低20%,就是中国政府自己设定的一个量化目标。虽然它不是直接针对二氧化碳减排,却也会产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客观效果。
种种迹象还显示,中国政府可能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写入“十二五”规划。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付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号。他就这个会议撰写了一则消息,标题赫然是《Emissions targets set for govt schemes》。相比之下,很多中国媒体在报道这个会议时,却忽视了其中最有价值的新闻。
而中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无疑将对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重要影响。
更重要的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强制性目标,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低碳经济”也将真正走进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0
推荐